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转帖]美国次按危机究竟是怎么回事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帖]美国次按危机究竟是怎么回事   
所跟贴 [转帖]美国次按危机究竟是怎么回事 -- mmpower - (1662 Byte) 2008-1-26 周六, 04:29 (2040 reads)
mmpower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少将

头衔: 海归少将
声望: 专家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4/02/24
文章: 3697
来自: 3333
海归分: 244820





文章标题: 什么是美国2007年次贷危机 (科普版) ZT (711 reads)      时间: 2008-1-26 周六, 04:51   

作者:mmpower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美国2007年次贷危机科普版尝试 [ dfindy ] 于:2007-12-16 02:44:49

此帖是对小楼朋友关于美国次贷危机和"结构性杠杆票据"疑问的尝试回答, 因文字太多, 这里单独发出. 小楼的原帖如下:

引用:
【求助】请教,次贷危机和结构性金融产品。 花 5 小楼 2007-12-14 07:03:52
我确实不懂。

我理解中的次贷危机无非是对于信用有缺陷的贷款人进行的风险担保,即使发生大面积的还款困难或者崩溃,那么它的影响也是有限度的。

但是,“有限度”的危机能够导致现在的局面,那么我继续的理解就是大多数投行发行了大量以此为基础的结构性杠杆票据,我不懂这些,但是我知道这些票据或者债券等金融产品实质对汇率或者利率等进行赌博,如果是这样,就说的通了。

或者说,我认为肯定是这样,但是各种评论以及媒体对于这个讳莫如深,仅仅只是对于表象泛泛而谈。

如果这个说的通,那么麻烦就非常大,因为这种票据或者债券的主要买方不仅仅是银行或者基金,更多的是企业,现今对于亏损的预测估计仅仅限于某些金融机构,而且尚未完全明了,当企业的投资部门的亏损出来以后会怎么样?

我确实不懂,请达人指点。

我有种预感,中国的那几家银行的损失恐怕非常大。



我试着来答答

之一:
01年到04年那段时间美国进入史无前例的低利率时期,这带来各种高质量债券的收益大幅降低。但美国是个金融高度发达(过于发达?)的地方,除投资股票的公共基金外,主业在债券投资的公共基金和对冲基金数量也很多,很多个人(如年老退休者)和机构的储蓄担不起投资股票的高风险,只能靠债券投资来保值和小赚。
但低利率的大环境造成债券2~5%的年回报, 这实在是太低, 谁要是能发掘出收益高同时还是很稳的高质量投资, 谁就是得到了"芝麻开门"的秘诀.

之二:
Sub-prime房屋次贷, 顾名思义风险要高些, 同时利率当然也要高很多, 如果能找到个方法继续保持次贷的高回报, 同时能降低风险, 那就等于点石为金. 有些金融工程专家(Financial Engineering, 贬义词)经过思索, 找到条捷径, 那就是以房子本身为抵押, 把众多单个房贷混在一起放到大锅里煮, 再一勺勺捞出来卖给债券投资基金, 这就是所谓的“结构性票据”. 单个房子也许风险大, 但在极低利息的大环境下, 房贷作为一个整体风险大大降低, "芝麻开门"的秘诀找到了!

之三:
本来高风险的房屋次贷, 怎么一番折腾后就变成低风险了? 咱这里一个个原因分析. 先说次贷消费者本人. 假设琼斯先生收入不高, 本来买不起大房子, 但在02~05年那种疯狂大环境下, 琼斯先生经高人指点, 毅然贷款一百万买下豪宅. 贷款数量大, 同时琼斯先生收入和以往还贷纪录也不好(这就是sub-prime borrower), 结果他的利息是很高的10%. 正常贷款条件下他的月收入根本担不起每月还贷额, 但没关系, 琼斯拿到的是零首付加interest-only不还本金只还利息的新时代房贷.

之四:
只还利息不还本金, 大家要问了, 这样的话银行什么时候才能收回贷款, 银行的风险岂不是高到天上去了? 实际情况是那几年坏账极少, 关键点在于那几年疯涨的房价. 还回来说琼斯先生, 两年过去, 他还欠着银行一百万, 但此时他的房子已经涨到一百四十万了, 聪明的琼斯先生卖掉房子, 当场还回银行百万贷款, 同时自己得到四十万额外收入. 对于银行来说, 过去两年琼斯每月按时还利息, 银行10%的高利息一分没少得, 大家皆大欢喜.
那几年的实际情况是琼斯先生尝到甜头, 又买了个三百万元的豪宅2.0, 或者更可能的是re-finance, 还住同一房子, 现在值一百四十万, 他就向另一家银行借一百四十万以房子为抵押, 还一百万给钱一家银行, 剩下四十万接着炒别的房子或者买宝马加勒比海度假.

之五:
到这里大家能看得出来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击鼓传花, 寻找下一个更大傻瓜的游戏. 一切的前提是利率持续低位, 房价永远疯涨, 这样次贷的人们才能不断的re-finance. 银行没傻到看不出这点来, 于是聪明的银行迫不及待地一有次贷进来就马上放大锅里汇总然后一小块一小块卖将出去, 于是不光是银行, 而是整个金融界很大比例的普通投资者和退休基金大学小金库等等都抱着个或大或小的定时炸弹.

之六:
次贷这么个原本高风险的东西最终涉及面那么广, 一个罪恶参与者是Moodys和标准普尔等评债风险认定机构. 美国金融界和联邦管理机构经过以前几百年的历次风暴危机, 对债券质量分等评估看得很重. 除少数专攻垃圾债券junk bond的基金外, 大部分人对junk bond碰都不碰, 大家对债券投资基本都有本金百分之百安全的信心. 而很大程度上这信心来源于Moodys和标准普尔这两家风险认定机构, 他们历史久标准高, 很多大家很熟悉的S&P500大公司的债券都被他们评为junk bond.
但在前几年这段特殊时期, 这两家声望极高的机构只见树叶不见森林, 凭着那几年次贷坏帐比例低的数据而将次贷评为高质量债券. 结果是很多只买高质量债券的投资机构因此放弃警惕, "标准普尔都说风险低了, 有多余的2%年收益, 不买是傻子"

之七:
快进到06年07年, 联邦利率持续上涨, 房价疯涨停止并开始下降. 很多04年05年买房次贷者的有两年的利率优惠, 现在优惠期结束, 利率大幅上涨, 借贷者没有办法re-finance只好宣布不玩. 从07年五六月到现在, 短短七个月间已有半数以上的专门从事房屋贷款的公司倒闭, 买这些次贷投资的对冲基金也是损失惨重, 不过他们是私人机构, 没有对外公开盈亏的义务, 所以他们的损失情况外人还无法知道准确. 华尔街五大公共投资公司除大聪高盛(Goldman Sachs)外其他都跌的鼻青脸肿. 至于大银行, 有的智慧些, 涉及次贷较少没什么太大损失(如摩根大通), 有的则股价跌近一半, 老总被炒鱿鱼(花旗银行).

之八:
次贷问题最大的恶果不在于实际的债券投资损失, 这部分总额与美国经济总量比还是较小的一部分. 关键是这些结构性杠杆票据被金融工程专家们玩的花里唿哨, 各机构各投资者手里的基金, 大家不知道哪些是以房屋次贷为抵押的, 哪些是真正高质量的. 银行和金融公司的财务报表里, 大家不知道哪些是有根的, 那些是没根的. 任何一个正常运转的经济体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大家对银行体系的高度信任, 目前是这种信任出现动摇, 维护企业正常运转的短期贷款都运转生涩, 这些对经济的影响都大大高于次贷本身成为坏账.

以下为第一次发帖后增补
补一:
次贷问题本身到现在也出现了个很有趣的进展,房主交不起月钱,银行执行强制收房程序foreclosure,这在按规守法的美国社会是正常程序,房主没什么觉得冤的。银行方面出钱雇专门干这行的律师,走个相对简单的诉讼程序,原房主就与房子拜拜了。现在突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替房主拔铳,法官们纷纷驳回银行的诉讼请求,原因是银行没办法证明自己是贷款的拥有者。法官说得没错,银行把房屋贷款拆成小份一一卖出后,自己没了风险但同时也不是房子按歇的主人了。银行一定要完成收房程序的话,它得一一联系贷款债券的买家,买家的下家,下家的下家,很有讽刺性。

补二:
月色朋友问到美国参予次贷的消费者怎么这么多,美国穷人比例这么高么?答案是No,参予次贷的人并不全是穷人,可以说大部分不是穷人。我把参与者们归为三类:
第一类是真低收入者,很多辛苦卖力于低薪工作的家庭,其中很多是新移民,渴望早日实现美国梦。很多城市的单户住房正常情况下超出这部分人的购买力,但在前几年的房屋狂热后期,贷款信用评估越来越形式化,同时房屋中介和贷款中介靠成功交易抽佣赚钱,这些中介们公然指导低收入买房者大幅虚报收入,买房者能承担月金的唯一出路是接受那些花里胡哨的贷款形式,这些贷款的共同点是前一两年利息奇低,两三年后利率猛涨,从3%涨到13%很典型,美国对这些贷款有个形象的说法,电击贷款,指优惠期结束后利率猛涨带来的电击效应。
第二类是在加州和东北部高房价地区生活的某些中产阶级。美国地区间房价差很严重,印地安纳州韦恩堡十四万的房子同样面积同样材料做工到硅谷卖一百四十万一点不夸张。按咱中国人思维,咱工资不高就量力而行,买的房子将就点。可很多人从房价比较理智的地方搬来,实在没办法适应硅谷五十万的又旧又挤的小房子,再加上疯狂时期小房小赚大房大赚的思维,结果就买了超出自己收入等级的房子,只能靠电击贷款了。
第三类是专靠养房子赚钱的个人投资者。前两年有期财富杂志对这些人专门介绍了一下,他们往往就是普通中产阶级出身,从买卖第一套住房尝到甜头,开始第二套第三套,财富杂志介绍的那几个普通人都发展到同时为十几套住房还贷,他们有的请了全职佣人,有的拥有好几辆跑车,那几年房价疯涨,他们好些人买了好好的房子找不到租户空着也不着急,反正等一两年一转手就是50%的利润。这些人虽然手头现钱可能比别人多些,但要他们每月付十几套每套一两千元的贷款,他们还是得靠电击贷款形式。

作者:mmpower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上一次由mmpower于2008-1-26 周六, 04:59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相关主题
[转帖]李树泉:美国债务危机,每个家庭平均年收入5万,负债67万 海归商务 2011-10-07 周五, 22:24
[转帖]一篇很全面准确的解析美国金融危机的文章 海归主坛 2008-10-15 周三, 08:19
[转帖]梦幻泡影 美国金融危机 井底望天 海归主坛 2008-10-13 周一, 13:22
[转帖]谈谈油价与美国金融危机的关系 谈股论金 2008-10-01 周三, 11:02
美国选战危机四伏 海归商务 2023-8-28 周一, 21:59
[转帖] 中国人口危机已无可救药,人口政策再迟则必成大祸 海归商务 2011-11-30 周三, 11:16
郎咸平:美国优贷危机的警示 海归主坛 2010-2-23 周二, 16:07
[原创]顺风:美国经济危机的实质是“国家破产” 海归主坛 2009-2-23 周一, 08:42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mmpower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