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帖回放- 北京奥运空气污染问题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海归茶馆

#1: 旧帖回放- 北京奥运空气污染问题 (2059 reads) 作者: 抢注G8来自: 苏州 文章时间: 2008-7-31 周四, 02:46
    —
作者:抢注G8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文章标题: [原创]霾害中的北京浑浊天空 (附图) (1292 reads) 时间: 2007-3-28 周三, 00:04
作者:抢注G8 在 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s://www.haiguinet.com

霾害中的北京浑浊天空

周一下午3点多钟,飞机开始徐徐下降,进入浑浊的云层。穿过云层,还是浑浊的空气,能见度非常的低。下午3点多钟却仿佛已经5,6点钟的傍晚。飞机掠过一片破旧的小平房和光秃秃的黄土地的低空,平稳地接触到跑道。

大约有8个月没有来首都北京了,原本心中的一丝的激动心情也让这种浑浊的天儿给扼杀了。走出机场,感到空气还比较湿润,据说前一天下了小雨。我在想如果没有下雨的话,天空是否更加污浊。

第二天在公司与一位正在就读硕士研究生的员工谈起北京雾霾天气时,得知她的硕士论文正是研究雾霾天气的。于是,得知一个比较准确地气象术语 -- 霾: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 霾与雾最大的区别是,雾主要是有水组成,一般在太阳出来后很快消失。小时候的经验就是早上雾越大,那一天的天空越是晴朗。可是霾的组成是颗粒状的污染物,如果没有较干净的流动气流(风)吹散的话,就会一直笼罩在低空。

北京的雾霾天气延续到上周末,前五天天空阴沉沉,周五夜间到周六,冷空气入侵北京,刮起三四级偏北风,能见度和空气品质明显好转,周六天空中的太阳看上去跟月亮似的,西半球回来的人,如果时差还没有倒过来的话,可能真以为是月亮了。

临近奥运会,北京市区到处是工地,扬尘严重,机动车辆数量大,加上北京三面环山,空气流动性差,很容易造成雾霾天气。关于霾害的参考资料附在后面。奥运会临近,北京能够达到国际水准的空气质量吗?奥委会的观察员不断提出质疑,北京,乃至于中国政府不断保证。那末,居住在北京的人们又有怎样的感受呢?如果没有享受过其他地方的清澈天空,清新的空气的人们,也许会认为北京的空气质量大大好转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北京的日照近几年来不断增加,晴朗的天气从市区高楼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西山等远景。可是,真正的好转还差的很远啊。每天的空气质量预报优,良,好,一般,差;即使是优的天气,也能感到污染,而在北美洲等许多其他城市,无所谓优还是差,一样感到空气清新,天空清澈。我在想是否空气质量标准有所不同?

我相信集权的北京和中国政府能够通过其他手段保证奥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具体做法可以很容易猜测:禁止或严格限制机动车出行;关闭所有周边的工厂,锅炉等排放源;禁止或严格限制外地人进京或出行。。。。。。

一切的中国特色到时候都可以彰显出来,大家可以开开眼界。来中国观看奥运或旅游的外国人到时候会惊叹中国的一切成就,包括空气质量,环境保护等。奥运会之后的一周内,北京的天空将再被雾霾,浑浊的废气笼罩着。。。。。。

周日终于离开浑沌的世界,回到清新的热带海滨城市,看到蔚蓝的大海和天空,感到非常幸运,我不再居住在北京。
==============================================
霾害
霾与空气中攜帶的粉塵--大气污染的可見部分--曾經被看成不足挂齒的對呼吸道稍有刺激的污染物,但現在它們對健康的危害卻像一場即將來臨的暴風雨一樣蓄勢待發。2002年8月份,聯合國環境規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發表了《亞洲褐云:气候及其他環境影響》(The Asian Brown Cloud:Climate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Impacts)一文,對南亞空气污染出現的“新情況”進行了描述。此文包括了霾、濃霧、臭氧以及全球變暖几個問題。2002年9月份,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市場觀察新聞网站按其對健康、工商業、政治等產生的影響排名,將亞洲褐云列為“2003年十大影響因素之一”。
“亞洲褐云”原指因森林火災、農田廢物焚燒、日益增多的汽車和工業廢气排放以及木材燃燒產生的污染物質和顆粒形成的,籠罩在印度上空的褐色濃霧。但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提供的最新衛星數据表明,以前定義的亞洲褐云只是一部分,它現在覆蓋的范圍已大大增加,包括了東亞和東南亞大部分地區。霾害在12月至5月(即室內取暖期)最為嚴重,并且有全年不散的趨勢。
聯合國環境規划署的報告主要是建立在由來自美國、印度、歐洲等地的科研人員采集的印度洋實驗(INDOEX)數据基礎上的(關于此項目的詳細信息,請訪問 https://www-indoex.ucsd.edu/)。INDOEX特別考察了气溶膠在南亞上空的運動(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一份發表在2001年12月7日的《科學》(Science)上的一份INDOEX研究報告提出,霾中的气溶膠會嚴重扰亂地球的水汽蒸發和降水循環。通過干扰太陽對羥自由基的分解,霾會減少降雨量對農作物產量造成影響。

聯合國環境規划署的報告針對空气污染對南亞的環境影響,進而對人類健康、農業、气候變化等的潛在影響作出了初步結論。例如,該報告估計,霾造成了太陽輻射能量下降10%左右,對農業生產造成了影響--以印度海得拉巴地區种植時間稍稍先于霾形成時間的水稻為例,其產量會下降10%。該報告還援引全球与空气污染相關的人類死亡數字來說明問題:2001年這一數字大約在270-300万之間,估計2020年可能會上升到800万。
該報告激起了2002年8月份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召開的可持續發展地球高峰會上關于跨國界霾害的討論。此報告在亞洲則引起了另一番爭議。印度的科研人員對這种說法表示難以苟同--他們認為這一現象的命名暗示--亞洲國家應為污染負責,而西方國家在發展工業過程中已將空气污染了几十年,而且程度要嚴重得多。班加羅爾大气和海洋研究中心(Center for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tudies)的Sulochana Gadgil教授也表示了他對聯合國環境規划署所使用模型的怀疑。Gadgil認為這一模型缺乏可靠性,并用其未能成功模擬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區的實際降水情況的事實加以佐証。
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大气物理學家,INDOEX報告撰寫人之一V. Ramanathan說,此報告的出發點不是為了追究責任,而是為了提高對問題及其后果的認識。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气候監測与分析實驗室(Climate Monitoring and Diagnostics Laboratory)气象台台長Russell Schnell也同意這一觀點,此報告的重要意義在于它所激起了公眾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并指出跨國界污染問題有可能會進一步惡化。
Schnell將這一現象比作一條環繞地球的鐵路,裝載污染物質的列車沿途停靠不斷裝卸:“等到列車裝滿的時候,誰也搞不清楚這些污染物質到底是從哪里來的。這是一個國際性的綜合問題。”
--David A. Taylor
譯自EHP111:A21 (2003)












[click to view full size: .JPG]
褐云探秘。研究人員已經開始認識到霾對環境的深遠影響。

image credit: Jacques Descloitres, MODIS Land Rapid Response Team, NASA/GSFC

作者:抢注G8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上一次由抢注G8于2008-7-31 周四, 16:15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海归论坛 -> 海归茶馆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