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丹的批评之六:愚化善良而掩饰邪恶 -- zt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海归商务

#1: 对于丹的批评之六:愚化善良而掩饰邪恶 -- zt (1182 reads) 作者: 真扯蛋 文章时间: 2007-5-07 周一, 12:41
    —
作者:真扯蛋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对于丹的批评之六:愚化善良而掩饰邪恶

作者: 政协委员 R , May 07,2007,

对于丹的批评之六:愚化善良而掩饰邪恶


儒家哲学,从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开始,就带有明显的阶级性和立场性。孔子的思想哲学是站在事理的立场上讲话,就是一件事本来应当怎样。具体说,孔子的话语没有帮哪个既得利益集团讲话,孔子没有私心,只是维系社会的公平、正义。孔子的人格学理论,针对不同层面的人,既针对官员,也针对一般民众。甚至将官员作为教育的重点,因为这个阶层的人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引领的作用。
董仲舒的思想尽管有政治立场,但他的重点仍然是放在对管理群体的教化与制约上。在这个问题上,董仲舒挖空了心思。
而于丹呢?她站在什么立场?从她大量信口雌黄的话语中看到,她站在麻木民性、钝化民志、愚化民心的立场上。于丹在那里给广大受众注射麻醉剂的同时,在静悄悄的掩饰和袒护非法非、非理利益集团的目的。不客气地说,于丹成了一群腐败分子的保护神。孔子对非法所得瞧不起,很鄙视,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于丹要人们安贫乐道,找了陶渊明等好几个典型的例子。可是于丹为什么不发挥孔子这句著名话语呢?是她不知道吗?当然不是,她是有意回避。因为非法集团所获得的利益是不义之财。
于丹要民众不要关心政治。歪曲理解孔子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关于政治,孔子讲了很多话,为什么于丹只解读这一句呢?其阴险用心不是昭然若揭吗?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修己以安百姓。”“为政以德,比如北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等等。孔子这些大量的给政治管理者敲警钟的话语,于丹为什么不拿出来发挥一番呢?孔子哲学的核心是“中庸”。而于丹只讲“庸”不讲“中”,“中”是根本的东西,“庸”是附属的东西,于丹舍本重末是何用意?“中”就是正,“正”了就中。“正”了事物就平衡,不正事物就倾斜甚至毁灭。拿人的人格修养和社会行为来说,“中”就是公正、正直、正义、正道,堂堂正正,光明正大。这才是“中庸”的精义。
于丹在愚化民众、掩饰邪恶的时候,找了“和谐”这面大旗挥舞在前面。建立和谐社会是很好的事情,但建立和谐的主要或关键的措施是不是就是于丹提供的麻醉民众的“良方妙药”?我看不是。当前社会的一些突出矛盾,其起因是源于民众还是源于我们的不当管理、体制不健全、道德水准下降、管理水平低下?我看不是前者而是后者。我党在数年前就提出了“政治文明”建设。这个建设的重点是上层建筑还是在经济基础,是管理群体之中还是在普通民众之中,还需要给于丹做解释吗?
于丹说:“《论语》给我们的,永远是一个人生动态的系统,我们不可以断章取义、不可以僵死地去理解。这些古圣先贤的思想精华,当在你的血液中流动起来的时候,你欢欣的态度本身就是我们今人对于古典最高的致敬!”于丹在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她解释《论语》的手法就是断章取义!
孔子强调“诚意”,于丹做到了吗?孔子有强烈的民本意识,于丹做到了吗?孔子妒恶如仇,于丹做到了吗?孔子讲天地良心,于丹在掩饰邪恶的时候,良心被狗食了!


(2007年5月6日星期日上午草)

作者:真扯蛋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海归论坛 -> 海归商务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