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记变身价20亿总裁

岛主传奇》曾把公交车当成「房子走路」,却读到EMBA

一个偏远小岛出生的乡巴佬,从会计员一路往上爬,却在最后一刻,放弃了20年仕途生涯从商,他在想什么?

文/吕国祯 摄影/杨文财

獐子岛能从一介小岛成为中国的股王,背后重要推手,就是过去獐子岛镇的书记,也是今日獐子岛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吴厚刚。

獐子岛能因为他改变而闻名于中国股市,是因为他敢把自己的前景赌在一家小岛的企业上,放弃书记的职位,放弃自己二十年的公务员生涯,借款变成企业家,终于写下成为中国股市的獐子岛股王传奇,自己更因此成为亿万富翁。

我们在獐子岛总部见到了吴厚刚,台湾没有媒体访问过他,他对于《商业周刊》到访的第一反应是:「台湾何时三通,我想卖活鲍鱼到台湾。」

书记作风、明星架式:想法标语化,手势定格好上镜

至于我们,一时也分不清楚他到底是共产党的镇书记还是企业的负责人。讲话举手投足之间,每每出口就是:「一手抓资源,一手抓市场」、「两只龙眼,双向战略发展」、「强入市场、强化生产与强占资源的三强理论」、「做资本化、标准化……四个化」、最后要「五合一」。数字从一到五,吴厚刚总是有办法讲出一个企业发展的想法,但把想法标语化,又是个典型的书记作风。

就连一旁的摄影记者也说,这个董事长真会摆姿势,像是个做大官的政治人物:每讲到一句重点口号都有三步骤,第一是不忘握紧拳头或摆出手势;第二是目光放远,展现出雄心壮志的表情;最后是停顿一到三秒,让摄影可以捕捉住风采。因此不管是当官还是企业家,吴厚刚绝对是明星。

老土背景、勇敢做梦:信息闭塞不要紧;海无界,心有帆

不过,了解他的出身,更能感受他今日意气风发的原因。

吴厚刚出身于一个比獐子岛更小的岛。一九六四年,他诞生在距离中国东北大连市五十六海里、一个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小岛上,这个岛的名字叫大耗,意思是大老鼠。

谈到自己,吴厚刚不讳言来自一个超级落后小岛的「老土」背景。有讨海人豪迈性格的他,第一次出门增广见闻,竟然就是从大耗岛到獐子岛。「大耗岛人到了獐子岛,看到公共汽车,非常惊讶——房子怎么会自己走路!」吴厚刚说,到了中学才到獐子岛来,对他而言已经算是到大城市,开始时功课还赶不上同学,两个同样落后的岛屿之间,竟还比得出城乡差距。

不过,即便出生在对外信息闭塞的偏僻小岛上,吴厚刚敢做梦也敢尝试。「海无界,心有帆!」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他说,人只要敢想象敢尝试,世界就像是海洋一样广阔,等你航行。

他从造船厂的会计、财务部经理、副总经理,后来变成獐子岛公司总经理、獐子岛镇镇长、党委书记,三十几岁就成为该镇的最高领导,主要经历都在海岛上。

二○○一年,当他在獐子岛镇书记任内表现优良,有了外派大连市其它地区的机会,这时候獐子岛也因为政府的政策鼓励开始起步。獐子岛正式改制成为股份制企业,并准备政、企分离时,吴厚刚面临着到底是从政还是从商的抉择。

从政之路的好处,是有机会脱离海岛,朝更高职位迈进,尤其他当时才三十七岁,仕途仍大有机会;而从商,不仅仅是要放弃官职,还必须自掏腰包参与獐子岛,增资五%(约人民币五百三十万元),且这笔钱,吴厚刚得用借的。

眼光独到、高干撑腰:用两年拿下扇贝养殖压倒性优势

「我思考很久,这家公司我投入许多,未来很有潜力,放下了,其它人怎么办,獐子岛少不了我!」吴厚刚自信的说。稳稳的走升官之路或是赌獐子岛的大未来之间,他选了岛。「别人上岸了,心才踏实!我是到海上,才有回家的感觉。」吴厚刚说。

「吴厚刚经常跟我谈未来,每次我们都很少听懂!」董事会主任助理孙坤说,过了两、三年真正实现了,才知道吴董讲的是真的,「他眼光真好!」

登上獐子岛,当地人总会向我们提起一九九○年代,辽宁省水产研究所开出虾夷扇贝「底播」养殖技术的故事。当时官方第一个选上试验新技术的不是獐子岛,而是其它的小岛,但没有人敢尝试。

「那是把五毛钱往海丢啊,每次就是上亿元!」谈到这里,吴厚刚情绪激动,做起了把贝苗往海撒的动作。渔民们听说政府要花钱买贝苗撒到海非常不解,认为这是把钱往海丢,怎么可能会有收获。

只有吴厚刚及时与辽宁省水产研究所联络,争取引进底播技术与虾夷扇贝品种到獐子岛的机会。「这是科学实验的结果,日本早就做了许多年!」吴厚刚说,敢做的原因是他相信技术与科学,但他的行动仍然在当时让獐子岛民一阵哗然;岛民不相信这种「活不见贝,死不见壳」的养殖模式。最后他只好动用共产党出面解决问题。镇党委、镇政府与獐子岛公司主管全部都出面,总算顶住了村民的反弹,愿意给两年的时间。

整整等待了两年,当虾夷扇贝从海捞起时,发现每投入二.九枚贝苗就会产出一颗扇贝,收获成果不输给浮筏养殖,而且还是价格好上两倍、来自日本又肥又大的新品种扇贝,獐子岛渔民才开始相信底播是有利可图。过去五年来,这个岛整整投入超过一百亿枚的扇贝,也由于发展得早,獐子岛在中国取得底播产量压倒性的优势。

这个海岛长大的小孩,脚上所站的土地有限,企图心却像海洋般广阔,当初去深圳上市,就是他一手力促。「上市才能筹措更多资金,才能让獐子岛公司走出獐子岛,抢占更多的市场与资源!」

积极求知、谨慎布局:建构E化平台,期望拿下更多第一

獐子岛成功上市,吴厚刚并没有停止内心往外拓展的渴望,已经在大连取得清华大学EMBA学位的他,今年又考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即使工作繁忙,吴厚刚每周要飞北京一次。

他接着还把学到的知识引进企业,例如独立董监事、研究专业经理人的股票激励制度,现在獐子岛董事会成员中有律师也有会计师,「只要任何一个可以让企业效率更好的管理方式,我都愿意接受与尝试。」吴厚刚说,上了清华大学EMBA,知道E化可以省成本提高效率,立即花了人民币三百万元建构獐子岛的E化平台。

现在的獐子岛公司,在大连、威海、青岛、福州设有基地,开始把事业版图往外扩张,员工也从单一獐子岛变成有各省都招募,发展通路据点与加盟店,要建立一个海上的养殖集团与知名品牌。

企业拓展,他快速一步一步往前走,但在管理面上,他却相当谨慎,连小错也不犯。采访獐子岛时遇到当地港务人员,他说:「吴厚刚每次坐船都买票!」獐子岛的交通船属于獐子岛公司的,也等于是吴厚刚所管,但他绝对公私分明,要求所有员工都要跟他一样,在中国近来雷厉风行查缉上市公司经理人贪污时,吴厚刚小心谨慎不误触地雷,期待走更远爬更高的心态非常明显。

如今随着獐子岛上市股价上涨,吴厚刚成为身价超过人民币五亿元(约合新台币二十亿元)的大老板。问他怎么看这些财富?吴厚刚回答:「这只是数字,并不代表真正的财富!」反倒是獐子岛成为股市第一高价、中国渔业第一品牌之后,心中反而多了许多压力,「期望多得一些第一!」吴厚刚说。看来一向不怕风、不怕浪、不怕输的吴厚刚,面对股王宝座就难洒脱了,毕竟,中国股王可是从成千上万企业中取一的殊荣。